发布日期:2023-11-21 04:51:52

载人航天精神的当代意义重拾载人航天精神探索科技进步与人类未来

本文目录

  1. 中国航天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2. 中国航天四大精神?
  3. 航天精神的内涵?
  4. 对中国航天的感悟?
  5. 中国载人航天过程中弘扬哪些精神?

中国航天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1956年10月8日,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与导弹研究机构成立。

1970年,“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

1975年,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第一次实现人造卫星“收放自如”。

1981年,中国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1999年,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成功发射。

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7年,“嫦娥一号”用相机掀开了月球表面神秘的面纱。

2008年,“神州七号”完成空间出舱活动。

2010年,“嫦娥二号”探测月球环境。

2012年,“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载人“太空之吻”。

2013年,“嫦娥三号”成为中国第一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

2018年,“嫦娥四号”带着“玉兔二号”来到了月球背面,开启月球探测新旅程。

2019年,“长征十一号”首次完成海上发射。

2020年11月,“长征五号”成功将“嫦娥五号”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长征二号送入太空。

中国航天发展目标:

运载火箭进入空间能力和可靠性水平明显提高;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协调配套的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建立较完善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卫星通信广播产业规模和效益显著提高。

分步建立满足应用需求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初步形成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初步实现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航天器交会对接;实现绕月探测;空间科学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

中国航天四大精神?

一是神舟系列飞船科研人员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始终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神舟系列飞船的科研人员有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技术专业基础。正是由于他们这种求真务实、奋发钻研的专业精神,才使得中国人的飞天梦逐步实现。科学精神对审计工作同样不可或缺,关乎审计事业的发展大局,能使审计更好地发挥其职能。审计人员要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面对审计事业,在解决审计工作难题的时候,努力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实事求是地面对审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科学的办法和措施加以解决。

二是神舟系列飞船科研人员的创新精神。神舟系列飞船科研人员自力更生,勇于创新,自主开发了多项新技术,有力击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审计工作也必须保持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立足本职,创新思维,深入研究符合形势发展和审计工作要求的新观念、新办法、新举措。审计要善于在学习中提高创新的能力,要加强对现代科技知识、经济知识和信息知识的学习,坚持把学习作为不断增强政治上坚定、理论上清醒的过程,作为培养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过程,作为不断提高工作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三是神舟系列飞船科研人员的团队精神。我国航天事业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航天人的团队精神和大局意识。航天团队尊重每个成员的思想和兴趣,注重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和聪明才智,确保共同完成任务目标。审计工作也是如此,也需要团队合作精神。近年来,审计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时间紧,工作内容繁多复杂,需要大兵团作战的审计项目日渐增多。这就要求审计人必须要学习航天团队的合作精神,以增强合作力为导向,努力打造一支战斗力、凝聚力、向心力强的高素质审计干部队伍。既要加强教育、严格要求,又要真诚地关心、关怀和关爱每一位审计干部,让大家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充分调动大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尊重不同个体的差异,善于发挥每一个同志的长处,团队成员之间要做到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

四是神舟系列飞船科研人员的奉献精神。在航天技术研发领域,航天科研人员艰苦奋斗、拼搏进取、无私奉献,圆满完成了任务。这跟审计工作的要求也是一致的。要通过教育引导和模范人物示范感召等方式,唤起审计人员对自己生活和工作意义的深思。审计人员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大力弘扬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秉持对法律、对事业的无限忠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努力为审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航天精神的内涵?

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对中国航天的感悟?

970年4月24日,一颗耀眼的‘星”划破天际——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诞生了!这是提前为国庆献上的厚礼,也标志着我国卫星史正式拉开了序幕。

在此之后,我国航天事业一次次快速跃升: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起飞;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三号成功升入太空;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再次飞上太空。

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从1999年到2005年,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飞跃,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率,令世界称奇,使亿万中国人民备受鼓舞、倍感自豪。

六年时间,六艘飞船,六次突破,我们以智慧与努力,弥补了物质技术基础的不足,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飞跃!此后,中国航天事业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状态:神七出舱,“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神八”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神九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这些都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但是,我国航天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近几年,美国宇航局每年的预算在170亿-180亿美元,超过我国载人航天工程20年的总投入。

在人造卫星领域,我国刚刚达到国际航天界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的技术水平;在飞船研制技术领域,我国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航天重要领域,我国与世界航天水平的差距保守分析为10年到15年。

我们是国家的栋梁,祖国的希望。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的希望,我们惟有好好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让祖国的航天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要继承中国航天人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为了我们的祖国,甘于奉献!

中国载人航天过程中弘扬哪些精神?

中国载人航天精神是: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在世界航天大国已经发展几十年后起步的。为了缩小差距,迎头赶上,载人航天工程开始实施就明确提出,要坚持做到起步晚、起点高,投入少、效益高,项目少、水平高。艰苦

  • 载人航天精神的当代意义重拾载人航天精神探索科技进步与人类未来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智慧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