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6-22 23:17:0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九月九日重阳节悠悠远赴天涯无畏无忧

本文目录

  1. 关于云的古诗五句七言诗?
  2. 中华三杰的来历?
  3. 千岁千岁千千岁是哪个朝代叫的?
  4. 送杜少府之广陵全诗?

关于云的古诗五句七言诗?

1、太乙真人乘白鹤,云中端简候虚皇。——出自宋·白玉蟾《瑶台散天花词三首》

2、青门正尔堪邵平,云中何必须魏尚。——出自晁补之《再用韵和陈伯比二首二》

3、云中见首独垂胡,下饮碧海光景丽。——出自近代·陈三立《王家坡观瀑》

4、云中白鹤塔千寻,为众同南古到今。——出自王洋《留赠道场老慧苦眼疾》

5、花底休倾绿玉卮,云中含笑向安期。——出自唐·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6、云中雨降自应尔,山上水行谁激之。——出自王阮《瀑布二首》

7、云中宝晕万重高,付与轻绡藏冰麝。——出自蔡襄《至和杂书五首·八月一日》

8、云中仙驭参差是,肯为使君乘兴来。——出自范成大《浮丘亭》

9、海底泥牛耕白月,云中木马骤清风。——出自释子淳《颂古一○一首》

10、烟外川原谁绣画,云中楼阁自阴晴。——出自文同《无为山寺》

11、云中老树冷萧萧,溪上僧归倚画桡。——出自蔡清臣《广惠寺》

12、云中之君俨帝服,眇视四海翔天衢。——出自方回《离骚九歌图》

13、绿竹乔松三十里,云中犹未见苏山。——出自阮阅《苏仙山》

14、云中征戍三千里,今日征行何岁归。——出自唐·李益《登夏州城观送行人赋得六州胡儿歌》

15、云中溪山无限景,对余一一意皆真。——出自释文珦《静处》

16、堪笑刘安若学仙,云中鸡犬事茫然。——出自方岳《堪笑》

17、云中复表第二月,何异污渠鉴毛发。——出自胡寅《题能仁照庵绍亨所建》

18、湖畔春山烟点点,云中远树墨离离。——出自唐·刘长卿《春望寄王涔阳》

19、云中不识朝天路,双童导我凌空去。——出自刘子翚《梦仙谣》

20、何况天山征戍儿,云中下营雪里吹。——出自唐·朱湾《寒城晚角》

21、山上汤泉架玉梁,云中复道拂瑶光。——出自钱惟演《明皇》

22、花柳溪山寒食后,云中何似雨中来。——出自李处权《赴端礼之招道中》

23、云中粉堞新城垒,店后荒郊旧战场。——出自唐·韦庄《过内黄县》

24、云中犬吠刘安过,树杪春深望帝归。——出自宋·敖陶孙《皋亭山》

25、云中寺远磬难识,竹里巢深鸟易迷。——出自唐·韦庄《鄠杜旧居二首》

26、云中双阙天颜近,塞山孤臣铁骑回。——出自张德兴《朝天宫成纪怀》

27、月底露惊猿鹤梦,云中风动薜萝香。——出自舒坦《和游栖真寺见寄》

28、云中一点鲍山青,东望能令两眼明。——出自曾巩《鲍山》

29、云中屈曲明如玉,都是天池顶泻来。——出自清·钱载《出东林六七里望庐山》

30、云中小儿吹金管,向晚因风一川满。——出自唐·薛奇童《云中行》

31、云中石壁青侵汉,树下苔钱绿绕溪。——出自唐·齐己《行次宜春寄湘西诸友》

32、云中幸有堪归路,无限青山是我山。——出自唐·马湘《又诗二首》

33、好作楚词更下俚,云中一降武夷君。——出自张耒《送曹子方赴福建运判》

34、云中采药随青节,洞里耕田映绿林。——出自唐·李端《送马尊师》

35、云中不改苍苍色,春后宁同濯濯姿。——出自赵蕃《复游东湖题卢石》

36、月下每听来鹤佩,云中时复见龙袍。——出自元·王冕《遇昭瑞宫次韵 其一》

37、更见峰西幽客说,云中犹有两三家。——出自唐·张籍《寻仙》

38、门外杉松尽颠怪,云中鸡犬自逍遥。——出自章得象《送张无梦归天台》

39、舞娥紫袖如弓弯,云中一笑天解颜。——出自范成大《夜宴曲》

40、云中疑有群仙过,时听丁东环佩声。——出自楼钥《太湖响石》

41、云中台殿泥中路,既阻同游懒却还。——出自唐·白居易《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韵寄之》

42、海裹赤鲸疑有角,云中骐骥欲追风。——出自石介《予与元均永叔君谟同年登科永叔寻人馆阁元均今制策第君谟复磨砺元》

43、云中玉磬无时响,木未金灯永夜明。——出自释智愚《文广寺》

“云中”结尾的七言诗句

1、穿青度碧白云中,山正奇时路忽穷。——出自杨万里《同刘季游登天柱冈四首》

2、当年鸡犬白云中,屋角榴花带露浓。——出自喻良能《题石榴洞》

3、细雨如尘散暖空,数峰春色在云中。——出自唐·李咸用《春暮途中》

4、回首梦魂飞到处,壶公窟宅五云中。——出自陈造《次韵记别程帅谷城旅梦》

5、盛府年来讼缿空,等闲深入乱云中。——出自强至《和通判国博和金华着作陪知府少卿游北山韵》

6、画阁昼开迟日畔,禅房夜掩碧云中。——出自唐·应物《题化城寺》

7、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出自清·顾炎武《五台山》

8、参差台榭碧云中,柳北松南一径通。——出自赵汝绩《林壑闲步二绝》

9、归路却看飞鸟外,禅房空掩白云中。——出自唐·刘长卿《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10、枕簟满床明月到,自疑身在五云中。——出自唐·郑畋《夜景又作》

11、锦地绣天香雾里,珠星璧月彩云中。——出自宋·范成大《浣溪沙》

12、耕织富饶青嶂里,楼台缥缈翠云中。——出自虞大熙《送程给事知越州》

13、角黍菖丝随丝物,旨甘时下五云中。——出自曹勋《端午帖子九首》

14、五月半间看瀑布,青城山里白云中。——出自唐·贾岛《送灵应上人》

15、几度怀归浙水东,无端又下白云中。——出自释行海《和馨果二友见寄韵》

16、莫道野人无外事,开田凿井白云中。——出自唐·刘长卿《东湖送朱逸人归》

17、插天天目隐云中,但见苕溪绿向东。——出自方回《青山道中》

18、为报如今都护雄,匈奴且莫下云中。——出自唐·李益《塞下曲》

19、好向青山白云中,参取翠竹黄花句。——出自宋·白玉蟾《题潜菴》

20、霜清十月天无风,行宫缥缈祥云中。——出自朱翌《吴道子华清宫图》

21、一味清香消不尽,几回飞梦锦云中。——出自元·王冕《红梅 十四》

22、虽言穷北海云中,属国当时事不同。——出自唐·赵嘏《送从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六首》

23、窣堵凝然镇梵宫,举头层级在云中。——出自朱存《金陵览古·阿育王塔》

24、一朵杖华千晨到,六双蓂荚五云中。——出自项安世《任□□生日》

25、筠焙久空青箬里,纸囊盍寄白云中。——出自赵蕃《寄居邠》

26、金鼎有丹成九转,凝然宴坐白云中。——出自宋·龚大明《失调名》

27、都傍柳阴回首望,春天楼阁五云中。——出自唐·纥干著《灞上》

28、不遗毛嫱嫔漠北,只将魏尚守云中。——出自谢举廉《西捷口号》

29、新买双谿定何似,馀生欲寄白云中。——出自唐·王维《问寇校书双谿》

30、紫盖迥标双鹤上,语音犹在五云中。——出自唐·卢纶《和裴延龄尚书寄题果州谢舍人仙居》

31、彩凤已衔仙诏去,九天朝罢五云中。——出自王闰《游仙词三十三首》

32、褒贬唐书天历上,捧持尧日庆云中。——出自唐·王建《上武元衡相公》

33、倦行白雨翠云中,投宿禅房听晓钟。——出自孙应时《和景孟宿山中》

34、涪万四时常避水,棚居高出乱云中。——出自南宋·陆游《三峡歌》

35、无端檄下白云中,水国迢迢宋梵宫。——出自释行海《丁卯秋八月奉檄住嘉兴先福寺》

36、露坐绳床天不尽,绝胜帘雨栋云中。——出自范成大《次韵曾仲躬侍郎同登伏龟二绝》

37、试问安排华屋处,何如零落乱云中。——出自北宋·黄庭坚《追和东坡壶中九华》

38、便过此生何所恨,百年强半水云中。——出自南宋·陆游《杂咏》

39、寒送落梅吹雪外,春随细柳入云中。——出自洪咨夔《春风堂左偏郑宣抚诗刻犹存程季允次韵亦赋》

40、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出自宋·戴昺《夜过鉴湖》

41、霸业鼎图人去尽,独来惆怅水云中。——出自唐·李群玉《秣陵怀古》

42、紫陌红尘城子裹,清泉白石乱云中。——出自释云岫《寄东洲和尚西磵庵居》

43、天上春光偏得早,嵯峨宫殿五云中。——出自杨皇后《宫词》

44、我欲从之出云中,坐看万马如游龙。——出自汪元量《山东飞放》

45、飘飘但恐入云中,步骤还疑归海东。——出自唐·欧阳炯《题景焕画应天寺壁天王歌》

46、彻骨穷来不厌穷,横眠倒卧白云中。——出自释亮《建康黄尚书主住清真曾以颂却之》

47、拊髀何须长叹息,分明颇牧在云中。——出自郭印《张都统怀古四首》

48、人家屋脊黄云中,南村北村欢笑同。——出自陈造《再次韵答余司理》

49、屏间何人画四松,高标半在烟云中。——出自释文珦《题履道兄古松图》

50、晚雨廉纤正满空,万峰多在暝云中。——出自王铚《雪溪亭观雨》

51、鹤俸元知不疗穷,叶舟还入乱云中。——出自南宋·陆游《次朱元晦韵题严居厚溪庄图》

52、流精郁光奔祝融,巨神泰华登云中。——出自宋·白玉蟾《木郎祈雨咒》

53、一径萦纡至此穷,山僧盥漱白云中。——出自唐·权德舆《栖霞寺云居室》

54、莫怪出城为长史,总缘山在白云中。——出自唐·王建《寄同州田长史》

55、绝壑高岩面面雄,一峰孤起白云中。——出自孙应时《雪窦妙高峰诗》

56、世上荣华如转蓬,朝随阡陌暮云中。——出自唐·沈佺期《凤箫曲》

57、吴兴城阙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出自唐·杨汉公《明月楼》

58、隔月太常先习乐,金书牌纛彩云中。——出自唐·王建《朝天词十首寄上魏博田侍中》

59、鳞间出火作飞电,金蛇夜掣屠云中。——出自南宋·陆游《龙湫歌》

60、德满人间和气浃,卯山宫殿瑞云中。——出自曹勋《德寿春帖子八首》

61、疑是飞来天柱峰,一尖秀出白云中。——出自叶茵《卓笔峰》

62、细水自鸣沙渚外,乱山时出雪云中。——出自南宋·陆游《日暮自湖上归》

63、料得家人相聚说,也知今日发云中。——出自郑獬《离云中一首》

“云中”在中间的七言诗句

1、由来石室非仙窟,漫向云中觅旧蹊。——出自王之道《游毛公洞六首》

2、想当盘礴未画时,天地开辟云中君。——出自冯时行《绍兴六年十月六日同信可舜弼进道谒隐甫值渠晒画於中庭遂得纵观中》

3、凤凰楼观云中看,道德园林枕上窥。——出自邵雍《首尾吟》

4、不曾荐得云中守,也道身从省户来。——出自刘克庄《冯唐庙》

5、木人执板云中拍,石女含笙水底吸。——出自释如净《偈颂三十四首》

6、祥云中屹祝融峰,秀出全材一钜公。——出自吴龙翰《哭赵信庵》

7、万里孤舟向南越,苍梧云中暮帆灭。——出自唐·刘长卿《江楼送太康郭主簿赴岭南》

8、白衣摇橹天难料,鸡犬云中帝亲召。——出自陈杰《曩从玉泉道人见寿亭侯印大可方二寸并解池龙骨一枚云侯所下讨者今》

9、自言买笑掷黄金,月堕云中从此始。——出自唐·刘禹锡《泰娘歌》

10、每忆云中擒虏健,几番雪里枕戈寒。——出自释行海《次徐相公韵十首·老将》

11、封人争献南山寿,五色云中御辇平。——出自唐·和凝《宫词百首》

12、洞庭龙女云中降,手把双珠笑赠人。——出自汪莘《回至松江》

13、吾侪坐看冯唐去,谁起云中废弃人。——出自苏辙《送周正孺自考功郎中归守梓潼兼简吕元钧三绝》

14、初疑月破云中堕,复怪星移指下攒。——出自唐·皎然《薛卿教长行歌》

15、定攀岩下丛生桂,欲买云中若个峰。——出自唐·刘长卿《送惠法师游天台,因怀智大师故居》

16、忽闻饥乌一噪聚,瞥下云中争腐鼠。——出自唐·刘禹锡《琴曲歌辞·飞鸢操》

17、或疑凤哹叫霄汉,又恐仙佩云中行。——出自楼钥《风琴》

18、徒夸粀寿千来岁,也似云中一电光。——出自张伯端《赠白龙洞刘道人歌》

19、晴寻凤沼云中树,思绕稽山枕上窗。——出自唐·方干《上越州杨严中丞》

20、胡儿走马疾飞鸟,联翩射落云中声。——出自唐·贯休《边上作三首》

21、桂树残花苍影沉,玉娥扫彻云中魄。——出自李新《两寅四月乙丑夜漏未尽五鼓三嵎程平起问安堂上灯烂然有圆相事异耳》

22、鹘翻锦翅云中落,犬带金铃草上飞。——出自唐·韦庄《观猎》

23、昔时闻有云中郡,今日无云空见沙。——出自唐·施肩吾《云中道上作》

24、强遮天上花颜色,不隔云中语笑声。——出自唐·陆畅《坐障》

25、疑逢海上双银阙,想见云中万玉妃。——出自王炎《蒲圻道中遇雪二首》

26、昔日天师其姓吴,岩前遗下云中屋。——出自陈洵直《石室》

27、移来世外神仙宅,幻出云中天帝楼。——出自陈深《又代赋》

28、不能高枕云中卧,琐悄贪它墨绶荣。——出自杨备《咏钟山》

29、吴天半出云中树,越岭初横雨后霞。——出自冯时行《登西楼二首》

30、不怕云中伴凫舄,只愁雨後长龙鳞。——出自南宋·陆游《赠拄杖》

31、黎侯独起梁栋之,仿佛云中昔轩盖。——出自元·范梈《题李白郎官湖》

32、琴清善召云中鹤,床稳高蓍叶上龟。——出自黄夷简《咏华林书院》

33、三声鼓角云中见,一簇楼台海上高。——出自樊预《句》

34、九光霞里闻谭笑,三素云中度管弦。——出自陈造《又对厅》

35、千年松上疑孤立,五色云中好并飞。——出自魏野《和人见咏新鹤》

36、大都浪后青堆没,五老云中翠叠来。——出自唐·齐己《将之匡岳过寻阳》

37、仙子云中驾鹤归,翩翩雾佩晓风吹。——出自元·王冕《红梅 十六》

38、风狂俄失云中树,雨涨全无水面荷。——出自吴芾《大雨后湖上有感》

39、星分屯垒云中戍,风引艅艎塞下储。——出自崔与之《送时漕大卿淮四检法》

40、分符朝去云中阙,开府现来江上洲。——出自王巩《萧相楼》

41、远树云中浮墨障,游鱼镜底去菱花。——出自高善濂《岳阳楼晚眺即事叠韵四首》

42、插天四塔云中出,隔水诸峰雪後新。——出自杨万里《雪中登姑苏台》

43、怀君旧是云中守,归去黄山尚卧云。——出自明·李东阳《咏黄山寄程太守式之》

44、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出自清·袁枚《到石梁观瀑布》

45、能招霞侣云中笑,得奉龙颜食后杯。——出自赵汝腾《再用韵》

46、九重天上闻花气,五色云中应笑声。——出自宋·无名氏《鹧鸪天》

47、太行山上云深处,谁向云中筑女墙。——出自唐·韦庄《天井关》

48、清如水上看修竹,秀似云中见远山。——出自吴芾《和陈泽民见寄》

49、邦衡奏疏云中有,永叔诗章洛下傅。——出自陆文圭《送刘侯之官吉州》

50、长房自贵解飞翻,五色云中独闭门。——出自唐·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51、九韶声裹千秋曲,五色云中万寿杯。——出自王仲修《宫词》

52、广寒仙子云中下,姑射射人海上来。——出自王炎《和杨郎中北廊梅花》

53、宦游知己云中月,市道交情水上萍。——出自虞俦《因次郊行韵眷然怀归》

54、周南风俗汉衣冠,五色云中忆驻銮。——出自元·王逢《钱塘春感六首》

55、昔年闽有洪唐寨,争似云中者一关。——出自释云岫《次韵栯堂和尚》

56、徒夸篯寿千来岁,也是云中一电光。——出自唐·吕岩《寄白龙洞刘道人》

57、惟有秃角最先到,泼墨云中鳞鬣舞。——出自蔡肇《{上了下凵}亭山顶白龙穴》

58、知君只爱云中隐,不肯出山无处寻。——出自钟詉《题梅山云悦楼》

59、玉麟掣断黄金勒,却向云中大哮吼。——出自释道枢《颂古三十九首》

60、石楼夜半云中笑,惊起沙禽过水西。——出自宋·蔡襄《梦游洛中十首》

61、万丈仙山望欲寒,白云中断出栏干。——出自朱庆朝《登雁门山绝顶》

62、九重天近瞻钟阜,五色云中望建章。——出自唐·唐彦谦《金陵九日》

63、太原西北劲兵处,地直云中控定襄。——出自杨亿《钱大夫赴并州》

64、指迷承学云中路,珍重贤侯席上诗。——出自徐元杰《次章守鹿鸣宴韵》

65、重联断雁云中字,远赴闲鸥沙上盟。——出自释正觉《航海之宾陀防真歇师兄》

66、劝酬未足云中欢,天门叫班奏祥鸾。——出自叶子强《奉赋水仙花诗以谢提宫龚丈之贶》

67、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出自唐·王维《赠裴旻将军》

中华三杰的来历?

为了找到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的方法,蒋百里、蔡锷、张孝准三人踏上了远赴日本的求学之路。彼时的他们或许没有想到,此次归来,他们已经焕然一新。

蒋百里、蔡锷、张孝准都是中国最优秀的留学生,他们三个人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进入了日本士官学校。尽管身为中国人远在异国他乡,可是蒋百里、蔡锷、张孝准三人却依旧有着让其他人刮目相看的能力。

他们在学校的成绩名列前茅,蒋百里更是凭借着自己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日本天皇赠送的武士刀。

曾经的辉煌只是人们偶尔人生旅程的见证,而那些未来的目标才是真正支持人们一直走下去的动力。蒋百里、蔡锷、张孝准三人学成归国,准备大展拳脚,而他们学成归国后,到底发展得如何呢?

名震四方

优秀的人总是能够在不知不觉之间吸引别人的目光,那些不经意间表现出的优秀品质,是所有人的梦寐以求。蒋百里在回国之后成为了保定军校校长,在袁世凯手下担任重要官职。不久之后,蒋百里在各个军阀之间周旋,他曾经是许多著名军阀的军师。

人生的选择千千万万,成功的道路也拥有众多的出口。外界对于蒋百里的印象始终停留在他极高的军事素养,却鲜有人知道蒋百里也是一个合格的作家。

《国防论》一书是蒋百里的军事类代表作,而之后这本书也成为了众多学校的军事教材。蒋百里将文学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也曾经同徐志摩、章太炎等著名文学家、作家交流心得。蒋百里不仅仅只是一个只会舞刀弄枪的莽夫,更是一个文武双全、全面发展的人。

1938年,蒋百里成为了陆军大学的校长,却在陆军大学搬迁的过程中永远离开了人世。蒋百里去世的那一刻,无数的人泣不成声,那是一代人的回忆,更是一代人的希望。正所谓虎父无犬子,蒋百里的5个女儿都在自己的领域中颇有建树,而三女儿蒋英的丈夫正是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

不懈追求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追逐着自己内心所爱,拥有坚定的目标,人生便从此有了正确的方向。蔡锷回国之后曾经在大清王朝的统治之下担任着训练新兵的任务。

辛亥革命爆发之时,蔡锷揭竿而起,为推翻清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久之后,他成为了云南都督。蔡锷因为过硬的军事实力获得了一众追随者,势力日渐膨胀的他被袁世凯提防,于是他不得不接受被迫软禁的命运。

在自己红颜知己的帮助之下,蔡锷成功逃脱,东山再起。袁世凯复辟帝制之后,蔡锷是护国军的领袖,坚决打击袁世凯倒行逆施的荒唐行径。袁世凯离世之后,蔡锷成为了新任总统黎元洪的手下,他在四川担任督军兼任省长。

然而蔡锷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为了养病,他再一次远赴日本。在日本养病期间,蔡锷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最终抢救无效,英雄落幕。蔡锷生前享受着最高待遇,死后也尽享哀荣。北洋政府专门为蔡锷举行了国葬,而他也是民国历史上国葬的第一人。

英雄落幕

名震日本军校的第三杰是张孝准,在日本期间,张孝准已经成为了正式的同盟会成员,回国之后,张孝准自然成为了辛亥革命队伍之中的一员。尽管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统治十分黑暗,但是张孝准一直坚守着自己内心的信仰和目标。

袁世凯将革命果实窃取之后,张孝准一直在反对袁世凯的道路上奔走呼号,他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更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蔡锷和张孝准的关系十分好,在他被软禁期间,张孝准曾经多次伸出援手。不久之后,张孝准帮助蔡锷成功从袁世凯的圈套中逃脱,也是重情重义的最好典范。

人生终会落幕,散场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张孝准的上级、朋友接连离开,一向坚强的他突然对官场的起起伏伏放下执念。

不久之后,张孝准离开了政治舞台,选择成为一名商人,他旗下建立了众多公司,也曾经是富甲一方的成功人士。1925年,张孝准突发脑溢血,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着的世界。

没有人会一生辉煌,亦没有人会一生跌落谷底。生活便是这样一个起起伏伏的过程,人们无法预料到下一秒,却愿意为了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拼尽全力。明知前路艰难,人们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退一步有退一步的勇气。愿每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拥有充实而充满意义的人生。

千岁千岁千千岁是哪个朝代叫的?

千岁千岁千千岁是古诗人王昌龄的名字。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诗人(公元698-公元766年),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唐才子传》也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他家境比较贫寒,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再迁为江宁丞。约在开元二十五年秋,他获罪被谪岭南。开元二十八年(740 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喝酒过多而病复发,竟因此而死,在这时期,王昌龄又结识了大诗人李白,有《巴陵送李十二》诗。与孟浩然、李白这样当时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与李白相见,又都在贬途。当时李白正流放夜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王昌龄离京赴江宁丞任,此时已与名诗人岑参相识,岑参有《送王大昌龄赴江宁》诗,王昌龄也有诗留别。途经洛阳时,又与綦毋潜、李颀等诗人交游,也都有诗。王昌龄作为一代诗杰,流传下来的资料却很少。除了上文所说贬岭南外,还曾遭过贬,具体时间和原因也不太清楚,有人认为在天宝六载秋。《詹才子传》说他“晚途不谨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河岳英灵集》说他“再历遐荒”,《旧唐书》本传也说他“不护细行,屡见贬斥”,被贬为龙标尉。更为可悲可叹的是,王昌龄后来连龙标尉这样一小小的职务也没能保住,离任而去,迂回至亳州,竟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唐才子传》载:王昌龄“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衍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渐沮。”一向同情诗人的张镐终替王昌龄报了仇。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交游颇多,交谊很深,除上文谈到与李白、孟浩然的交游外,还同高适、綦毋潜、李颀、岑参、王之涣、王维、储光羲、常建等都有交谊。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如《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又如《从军行》等,也都为脍炙人口的名作。反映宫女们不幸遭遇的《长信秋词》、《西宫春怨》等,格调哀怨,意境超群,抒写思妇情怀和少女天真的《闺怨》、《采莲曲》等,文笔细腻生动,清新优美。送别之作《芙蓉楼送辛渐》同样为千古名作。沈德潜《唐诗别裁》说:“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

送杜少府之广陵全诗?

这是两首诗,分别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

旧友告别了黄鹤楼向东而去,在烟花如织的三月漂向扬州。

帆影渐消失于水天相连之处,只见滚滚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整体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李白心里对这次离别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

译文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地。“辅”,辅佐,可以理解为护卫。“辅三秦”,意思是“以三秦为辅”。关中一带的茫茫大野护卫着长安城,这一句说的是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从灌县以下到犍为一段的岷江五个渡口。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开头两句调子高昂,属对精严,韵味深沉,对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当时律诗还没有一套严格的规定,却有其独到的妙处。此诗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这两句因此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结尾两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两行诗贯通起来是一句话,意思是:“在这即将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儿女一般挥泪告别啊!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紧接前两句,于极高峻处忽然又落入舒缓,然后终止。拿乐曲做比方;乐曲的结尾,于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有的却要拖一个尾声。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九月九日重阳节悠悠远赴天涯无畏无忧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办事服务